隨著2007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一部《溏心風暴》,創下當時港劇收視率最高紀錄,正式掀起了“溏心”熱潮(“溏心”就是指“溏心
鮑魚”),香港人對鮑魚的喜愛,就像內地人對大閘蟹的“吃”狂。
溏心風暴
不過追溯到香港人是如何懂得吃鮑魚,可不是人手一本食用說明書這么簡單了,深究其原因,無外乎以下幾點:
內因
★鮑魚有營養,好吃
中醫認為鮑魚具有滋陰補養等功效,《食療本草》一書中記載,鮑魚可以入肝通瘀,入腸滌垢。從粵菜譜中發現,鮑魚是重要的食材,其菜品也多,像招牌菜南非干鮑扣遼參,不僅味道鮮美,而且營養豐富。由此可見,鮑魚不失為一道既營養又好吃的菜肴。
★香港人注重生活品質
鮑魚撈飯
日本厚生勞動省2016年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,香港香港人2015年的平均壽命,男性為81.24歲,女性為87.32歲,全球最長壽。究其原因,是香港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善,居民也都有比較全面的體檢、保健意識,而且會吃,注重營養、情調,懂得多食用鮑魚,可以長壽。
外因
★環境造就認知
生活品質
香港,比鄰南海,捕撈業蓬勃發展,鮑魚又在大海中生長,對于鮑魚的認知和食用也更有經驗。香港在回歸前,屬于英國殖民地,香港人的消費理念及生活品質追求深受西方影響,加上香港經濟發達,渴望既營養又養生的高端食材出現,所以鮑魚這一美食會被香港人選中。
★早早吃上鮑魚
世界御廚楊貫一先生,1948年到香港工作,歷經艱苦發展,1983年自主研制出了如今享譽世界的阿一鮑魚,并在香港一帶廣為流傳,也令香港人早早地食用到鮑魚,感受到鮑魚的美味。漸漸的,香港人也把吃鮑魚當成了一種香港文化。
問題之外
★再看國內(內地)
溏心干鮑在中國內陸城市沒有形成大眾市場傳播,看起來是因為溏心干鮑的價格較高,但重點原因還是食品加工技術不夠成熟,沒辦法對溏心干鮑進行二次開發和深加工。不過隨著近幾年常溫保鮮技術逐漸運用到國內食品加工企業,針對溏心干鮑的二次開發,也將迎來新的變革——即食溏心干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