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許是命中的緣分,他從到香港的那天起,就注定要終生從事餐飲業,而他也憑著自己的勤勞、真誠與智慧,逐漸獲得香港餐飲界的認可與贊許。到1960年,他已是香港告羅士打酒店的營業經理,踏上他事業發展的第一個臺階。這個時候的他,已非12年前那個帶著50塊港幣的貧困少年,不僅經濟狀況大為改觀,而且積累了大量寶貴的餐飲業經營的經驗。
此時的富臨飯店經營十分困難,主廚辭職,人心渙散。楊貫一毅然批掛上陣,以經理的身份,親自掌勺為客人烹制菜肴。這種做法,雖是萬不得已,但在香港餐飲界極為少見,也大大提升了富臨員工的士氣。
實際上,從富臨經營出現困難那天起,他就一直觀察、分析香港的各類飯館,希望從中找到脫困的辦法。經過多年觀察,他發現有一專門為高級食客服務的餐館,生意非常紅火,這家餐館的菜譜中,最貴的是中菜中的"鮑、參、翅、肚",也以做這種菜最拿手,雖然價格不菲,但是食客盈門。這個餐館的成功給了他很大的啟發。
經過仔細的考慮,他決定選取鮑魚這種既貴重、又難炮制的食物材料,進行有計劃的研究和炮制,這時已是70年代末。
當時很多朋友就預言,楊貫一是不可能成功的,因為炮制出一只美味的鮑魚,就需要兩天以上的時間且工序繁多,又是精工細作,鐵打的人也得累死。再說鮑魚本身又很貴重,萬一炮制質量不如對手,沒有食客,飯店的損失更加慘重。
但是楊貫一說了一句這樣的話"吃得苦的人比神仙還有力量。"他前后購置了價值十幾萬元的鮑魚,進行了長達幾年的系統研究和炮制;這在當時的香港,這筆錢可以買下一層樓。
終于在1983年,楊貫一研制出了獨具一格的“阿一鮑魚”,當時值移民潮,酒樓業生意大受影響,當時由于沒有酒樓主力以鮑魚作主菜,阿一鮑魚反而令富臨飯店生意蒸蒸日上,大受歡迎。
楊貫一用的方法是選取最好的日本干鮑魚,使用傳統的烹飪工具:瓦煲和木炭,在傳統的配料中,保留老雞、排骨等精華,并在掌握火候等烹飪程序中進行前所未有的大膽革新,終于令他的鮑魚在食味上漸漸壓過對手,在香港食客中建立了口碑。
香港名人王亭之在品嘗了楊貫一的鮑魚后,即席潑墨揮毫,寫下"阿一鮑魚,天下第一"八個大字,楊貫一的美名不脛而走,楊貫一和他的阿一鮑魚也徹底在香港家喻戶曉。